电话:0531-82130166
18653183912
18653118393
传真:0531-88010082
QQ:709556448 微信:709556448
邮箱:hdb168@163.com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华信路13-1号4号楼1-401室
邮编:250100
二氧化氯及其性质
一、 二氧化氯的基本理化性质
ClO2,是一种水溶性强氧化剂, 并非氯制剂。纯ClO2常温常压下是黄绿色气体,分子量为67.45,沸点11℃,熔点-59℃。10 ℃以下则成液态。气体ClO2密度为3.09(11℃),液体ClO2密度为1.64。ClO2在水中以ClO2单体形式存在,在20℃和4Kpa压力下,溶解度为2.9g/L。在水中单体不聚合生成ClO2气体,也不与有机物结合,不生成三氯甲烷致癌物,被称为不致癌的消毒剂。
在ClO2的分子结构中带有孤对电子的特殊氯—氧双键结构,
极不稳定,光反应即会产生氧自由基,使之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二、不同氧化剂氧化能力的比较
三、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
ClO2 分子极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微生物蛋白质半光氨酸的SH基(巯基)发生反应,使以SH基为活性点的酶钝化。
ClO2 不需要载体蛋白(渗透酶)运输,就可以透过微生物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杀菌性极强,并对pH值不敏感。
ClO2杀菌持续时间长,且随温度升高杀菌能力增强,不仅能杀死细菌,而且能分解残留细胞结构,并具有杀灭孢子和病毒的能力。
ClO2 能有效杀灭细菌,但对动植物肌体却不产生毒效。原因在于细菌是原核细胞生物,绝大多数酶系统分布于细胞膜表面,极易受攻击;而动物及人是真核细胞生物,酶系统已深入细胞里面,不易受到攻击。
ClO2 因光反应产生的新生态原子氧作用于细菌细胞中可溶性部分(含酶系统)可快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四、二氧化氯的安全性(毒理效应)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氯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有‘三致作用’的有机卤代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溶液中,高浓度时(>500ppm)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消毒剂。
在空气中,二氧化氯气体的浓度超过10%,会引起爆炸;含量达到14mg/ m3时就能被人察觉,达到45mg/ m3时会明显地刺激呼吸道,而浓度低于 3mg/ m3时则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人体长时间在含二氧化氯气体的环境下工作,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应低于0.28mg/ m3。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展的历史沿革
1811年,美国科学家H.Davery利用KClO3水溶液和盐酸反应,首次合成并收集了二氧化氯气体。但由于二氧化氯气体的危险性,当时只能现场发生现场使用。
19世纪30年代,ClO2得以安全且经济地规模生产,工业化的广泛应用也由此开始,当时主要用于纸浆漂白。
1944年,二氧化氯首次作为消毒剂剂用于处理美国纽约州尼加拉大瀑布城的饮用水消毒。
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二氧化氯稳定剂,二氧化氯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纸浆的漂白、食品加工领域的杀菌消毒及水净化处理等领域,充分显示出其超强的漂白和杀菌消毒能力,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食组织(FAO) 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广谱消毒剂。
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成功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的高效活化剂和一元包装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活化效率,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稳定性二氧化氯产品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